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

基礎13與14

2012/10/04 19:34
各位研究員大家好:

基礎工程這個學科,它牽涉到許多現場的工作,例如擋土牆、支撐系統、淺基礎施工、深基礎施工、路面滾壓等等,相對之下土壤力學似乎不那麼講求現場經驗。然而,對於現場所發生的災變或現象,常常還是回歸到土壤力學的理論求答案。

土力或基礎,教科書只能提供一種「想像」,至於個人想像是否正確,老師的講解是否清晰當然有關係,接下來要靠做考古題修琢自己觀念,原則上這樣已經能考上。日後若有現場工作經驗驗證,相信您的基礎工程就天下無敵了。
  
在黏土層中,當樁距越靠近,應力影響圈越重疊,群樁效率e越低,會使得表皮摩擦力的真正貢獻降低。群樁效率e的公式要背,題目不會給。若需猜測e值,可以從2/3開始

當樁距越遠離,整體基礎塊會變很大,整體基礎塊算出來的極限承載力就會超過單樁總和,由於取小值控制,所以整體基礎塊就不控制設計,經常是單樁總和那一個式子控制設計,您可以多算幾題,就知道會長講的意思。

如果設計的樁距滿足規範對最小樁距的規定,則經常是單樁總和那一個式子控制設計,因為整體基礎塊已經偏大。

在砂土層中,若以錘擊方式施工,打入的樁會使得砂層更緊密,群樁效率e有可能大於1,但規範保守的取1。為了能順利錘擊,應先打群樁中央的樁,後打外圍的樁。

黏土層內的摩擦樁,在工作載重下,會造成黏土層的有效應力增加,也就是黏土層會產生壓密沉陷。注意,我們把樁頂的載重Q,直接放在樁長的(2/3)L處,以垂直2水平1的比例,向下傳遞荷重(2/3)L是從樁頂往下算,不是從樁底往上算。

液化的意義、成因是常考的問答題,其防治對策也要準備,回答要畫圖。液化的計算題,必須會Seed的簡易分析法。Seed的簡易分析法乃是針對一個點研判它是否會液化。Seed的簡易分析法有一大堆圖,若題目給圖,考生要會查圖。

在道路新建工程或土石壩新建工程中,均會有夯實滾壓的行為出現。到底現場夯實的程度夠不夠,我們是以「夯實度」(R.C.)做為檢驗,官方工程契約文件上出現的是「壓實度」。一般會要求道路工程的夯實度大於95%。就是說,現場灑水、滾壓後的最大乾密度,必須超越實驗室做出來的最大乾密度95%。若承包商胡亂滾壓,現場夯實度可能無法過關,只好重新滾壓,再做一次工地密度試驗(補考)。一直補考到及格為止。

要檢驗道路工程夯實度,總共要進行標準夯實試驗與工地密度試驗,兩者缺一不可。

公園新建工程,對夯實度要求較不嚴格,只要求夯實度大於90%

試驗室是以「標準夯實試驗」,求出現場土壤的最大乾密度與最佳含水量OMC,並得夯實曲線。考試常加考繪製零氣隙曲線,我們也在黑板上練習了。

對於道路新建工程,我們希望工程現場維持在乾側夯實,這樣土壤的剪力強度較高,因為道路工程,就是要承載汽車的荷重。對於土石壩壩心滾壓工程,我們希望工程現場維持在溼側夯實,這樣土壤的滲透係數較低,因為壩心,就是要保持低滲透性,減少水庫滲漏量。

人類無法透過夯實把試體變成完全飽和,夯實後的試體其實是不飽和的,想知道它的強度,要進行不飽和試驗,如UUU試驗。

UUU試驗結果表示,試體越乾燥,破壞時的軸差應力越大,可視為強度越大。以前有某補習班老師認為在最佳含水量時強度最大,其實是觀念完全錯誤,在最佳含水量時是乾密度最大,強度並未最大,乾側的強度比OMC還大。只是說,人類驗收標準常是看相對夯實度,也就是看現場乾密度,導致某些老師的想法聚焦錯誤,如果人類驗收標準改成看軸差應力,相信那位老師的觀念就會清晰多了。

感謝您選擇觀念較正確的會長。

地盤改良也是常見的問答題,請練習回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