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此外,小弟想詢問 歐陽 老師的意見
關於小弟生涯規畫上些問題
小弟是曾有想過說待人脈及經驗累積到一定的程度
有想開業的念頭
或者說想繼續從事設計這一條路
想請問老師
如果說朝這邁進的話
若進入大型的顧問公司
磨練的程度會較在中小型顧問公司低很多嗎~?
也曾想過若在中小型顧問公司
相對地是否能再繼續準備證照考試的時間就少了許多了呢
不知道老師覺得先進入職場的磨練或準備證照考試
何者重要性較高~?
想詢問 歐陽 老師的看法
謝謝老師
並 祝 老師新書出版順利
讀者您好:
您這是大哉問,吾人相信地球上不存在標準答案。
先講三個故事吧!10多年前,在成大徐德修老師的辦公室討論力學問題,老師建議吾人出國深造,徐德修老師說出國可以看得更多(注意:他不是說出國可以得博士學位回來當教授)。直至今日,吾人依然沒有出國深造。當時,吾人認為熱心、成功的長輩,容易將自己的經驗複製到晚輩身上,換句話講就是建議晚輩「照著做」。一般人,只要熱心一點,又覺得自己混得還不錯,通常就會給出「你follow我」的建議。
(我們通常沒有第二個人生,探究同時期另外一條人生軌道上的究竟,而很不幸的,要有比較,才有好壞。)
第二個故事是林海峰的故事。海峰圍棋造詣深厚,青年學子和他對弈時,總希望海峰給予棋步指點。弈棋中,海峰常常很為難的說:「這步棋,如果換成我,我不會這樣下。可是說不定你有很好的想法,未來將成為棋聖,我不敢講你這樣下一定不好。」吾人想,海峰是怕年輕人成了第二個林海峰,沒辦法青出於藍,故不敢隨便建議。
更久以前,當時小蔣還沒死,吾人面臨高中分組,到底要選自然組還是社會組?吾人與同學亦傷腦筋。
當時發生了一個小故事。吾人選填社會組為志願,全班名單報到教務處後,有一天數學科任老師單獨把吾人叫去,意思就是叫吾人改唸自然組。令人十分驚訝,吾人的數學成績在班上算中下(也因此填社會組),他為何關心一株雜草?對一名科任老師而言,何必跑到教務處查一名數學成績中下的學生有沒有填自然組?吾人還記得他長得很像施明德,尤其那鬍子,很擔心警備總部抓錯人。吾人同學雖未受垂青,也是很煩惱未來出路,到底是社會組好,還是自然組好,我們連吃飯都一起討論。
離開高中已經逾20年了。如果從20年後的結果論來看,其實都好。這20年中間,夾雜著更多變因、變數,影響我們未來成就。
讀者您要選擇什麼,您自己估算好後,就勇往直前。不管您選擇什麼,勇往直前都會荊棘坎坷、您必須披荊斬棘,在鍛鍊中成長精進。20年後來看,這20年中間您所遇到的人、事、物帶給你的成長,可能是你相對之下比較緬懷的。「20年前要進小公司還是大公司還是考試」,可能要別人特別提及,您才會去想。
初學游泳者,在岸邊猛地思考下水後如何划水踢水,這樣能學會嗎?更別說學好。跳下去就是了,要在實戰中修正自己。
最後吾人同學選擇丙組(想當醫生),他數學成績比吾人還爛,這世界是非線性的。
敬祝 披荊斬棘
歐陽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